2025年08月27日
微信

观点 | 华南一牧者:当教会执着于“留下多少人”时,传福音的火正在熄灭

作者: 孙欣然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5年08月26日 14:12 |
播放

“耶稣一次治好十个麻风病人,只有一个回来感谢祂。”给人传福音时,这个比例是非常了不起的。华南的梁牧师在分享中一针见血地指出,当下许多教会陷入对新人“存留率”的过度关注,而这股风气正悄然浇灭信徒传福音的热情之火。

低存留率:常态而非失败

梁牧师直言,初信者的低存留率是正常现象。“若有教会新人存留率达到10%,已是惊人的神迹;5%值得感恩;1%-3%才是常态。”一些牧者容易将眼光定于有多少人留下来这个点上,这会导致教会和信徒在传福音上态度消极。但他强调,无论留下与否,都应为每个被传讲过福音的生命感恩。

“存留率执念”的根源:动摇的“因信称义”

为何教会如此焦虑“存留率”?梁牧师认为,核心在于对“因信称义”真理理解的偏差。

“因信称义”意味着人单单因信耶稣就得永生,如同耶稣钉十字架时,同钉十字架的强盗,信主当下即得救恩。然而,许多教会潜意识里为福音“加码”,认为人必须“持守福音到底”或“得到良好牧养”才能真正得救。这种观念,梁牧师痛斥为“魔鬼的诡计”和“变相反对因信称义”,它极大挫伤了信徒传福音的确信与动力——“我传福音给他,他就不灭亡,他就是主的羊!”梁牧师认为,越坚持因信称义时,大家在传福音上就会越大胆,这份确信,才是热情之源。

谁的羊?教会的重担与交托

他尖锐地指出,牧者传道人存在一个潜在误区:将灵魂视为“教会的羊”、“自己的羊”,而非“基督的羊”。梁牧师指出很多教会在传福音上,在将信徒当作教会的羊这件事上,未将主权交给基督。

梁牧师引导自己教会的弟兄姐妹在传福音时持这样的心态——你传了福音,这个人就是基督的羊,如果这只羊适合来我们教会,主会带他过来;如果不适合,主会带他去别的教会。因为主最清楚他什么时候到教会来,主也最清楚每个人适合到哪个教会去。

梁牧师认为,基督徒应该有的胸怀是——只要愿意来我们教会的人,我们都愿意爱他、接纳他,但要尊重他的自由。

引导信徒卸下“生了必须养”的重担

弟兄姐妹传福音时常有的压力是——你不能生了不养,生了他,你就是属灵妈妈……梁牧师说,传福音之后,你并不是这个人属灵的妈妈,他是基督的羊,信徒的责任在于勇敢传讲。

梁牧师勉励热心传福音的弟兄姐妹——专一传福音,不需要考虑谁来牧养这个人的问题。因为圣灵会引导这个人,该去哪儿就去哪儿。同时他提醒说,勉强拉人进教会,是错误的做法,后续会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
重燃福音是上帝大能的信心:回归单纯传福音的心

“我觉得中国教会现在最需要的是这个,大家重新对福音是上帝的大能建立起信心。”梁牧师呼吁中国教会急需重拾对“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”的单纯信心。

梁牧师引用新约中,格拉森被鬼附的人的例子,反问了一个问题——“这个人信仰有多纯正?”他想跟着耶稣做门徒,耶稣都没有让他跟。耶稣说,“你去吧,去传上帝在你身上做了什么事。”梁牧师指明格拉森被鬼附过的这个人,他没有任何的神学装备,如果问他“你知不知道神人二性?”他可能都不懂,但这个格拉森被鬼附的人就把福音传遍了格拉森一带地方。

耶稣带门徒时也一样。耶稣带领门徒时长3年多,但耶稣在初期就开始差遣门徒们出去传福音。彼得面对耶稣说自己要钉十字架时说“不可,不可”,可见信仰上稚嫩的门徒们在当时懂得不多。但这不耽误他们去宣讲“上帝爱你,耶稣能拯救你”的信息。

梁牧师认为,当教会放下对“存留数字”的执念,定睛于福音本身的拯救大能,并相信主必看顾祂自己的羊群时,传福音者才能挣脱无形的枷锁,把救恩的信息自由而火热地传递出去。

图片来源(Image Credit): Tai's Captures via unsplash.com

立场声明

CT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CT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CT”的文章权归CT所有。未经CT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(010-82233254)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jidushibao2013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